怀孕之后,为了让宝宝在肚子里长得更好,很多孕妈就开始了“瞎吃”模式:
“顿顿喝浓汤,这样宝宝才会有更多羊水。”
“水果能预防便秘,一天吃三五个都是最低配置。”
“孕妇奶粉和燕窝不能少,这可是孕妈保养自己的好东西。”
很多孕妈都以为,只要吃得多、吃得好就是对宝宝好,结果产检的时候却一路红灯,各种问题频出。只能说明,孕期饮食不是越多越好,很多孕妈以为的养胎吃法,其实都没有科学依据,都是在坑宝宝。
怀孕路上的3个饮食误区,每一个都在坑娃
误区一:顿顿浓汤不离口
很多孕妈喜欢喝浓汤,觉得喝汤补蛋白又补钙,都是宝宝生长需要的营养。
可实际上,浓汤里全部都是脂肪,根本没有太多的营养。汤里的蛋白质、钙含量还不到肉里的1/10,大部分都是水、脂肪,长期喝浓汤只会让孕妈摄入更多的脂肪。
结果就是体重失控,进而引起很多妊娠期健康隐患。就连宝宝也跟着遭罪,生长需要的营养一样都没有,生长方面肯定会受限。
汤可以喝,但不能总是喝浓汤。每次炖汤之后,要把表面的浮油都撇掉,只喝大概200毫升就可以。重点还是要吃汤里的肉和菜,这里面的养分可比汤有营养多了。
误区二:把水果当饭吃
怕便秘,又想补维生素,很多孕妈误以为只要多吃水果,就能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。
很多孕妈真的是把水果当成了主食,每天宁可不吃饭,也要吃两三斤皮套,或者是半颗西瓜。结果水果吃得太多,孕妈的血糖飙升到了10以上,就连产检时胎宝宝也被告知偏大。
主要是水果中的含糖量太高,尤其是像葡萄、榴莲、西瓜这些水果,孕期吃得太多真不是好事。一旦胎儿偏大的话,后期顺产就会增加难度,而且光吃水果还容易营养单一。
水果肯定要吃,但前提是控制食用量。孕妈妈每天的水果控制在200-350克左右,尽量选择那些低糖的水果,而且要在两餐之间吃。
误区三:孕期奶粉+燕窝
总有孕妈觉得:光吃饭不够,得要加补品!整个孕期早晚各冲一杯奶粉,中途还要炖一些燕窝吃,总觉得双补能让宝宝更聪明。
结果才吃了一个月,身体就出现严重上火的反应,就连便秘也比其他孕妈严重。而这一切的元凶,就是重复进补导致的,主要是孕期奶粉添加的营养成分太多,再加上平时吃的燕窝,出现营养过剩。
每个孕妈妈的身体状况、营养需求都存在差异,并非人人都适合这种高强度的进补方式。尤其是孕妈妈本身体质就偏热的话,大量摄入高营养的食物就如同火上浇油。
孕期需要进补,只是进补方式不能盲目。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饮食,只要能保证食物的种类丰富,那营养方面就不会差得太多。
孕期进补,科学合理才是硬道理
孕期不同阶段,进补重点有别,可以根据怀孕的时间段进补。
孕早期,胎儿发育相对比较缓慢,这个阶段孕妈无需大量进补,因为胎宝宝着床尚不稳定,过度进补只会加重身体负担。只要保持正常饮食,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,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就可以了。
到了孕中期,胎儿生长速度明显增快,自然需要更多养分助力。这时候孕妈妈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钙铁等营养素的摄入。牛奶、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;虾皮、豆制品富含钙,有助于胎儿骨骼发育;动物肝脏、红枣能补铁,能预防孕期缺铁性贫血。
孕晚期,胎儿发育已经接近成熟,孕妈妈要做的就是控制进补量,避免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。离分娩的日子越来越近,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多吃粗粮、蔬菜,既能预防孕晚期便秘,又能为顺产提供条件。
此外,进补方式也要注意,不要盲目依赖任何补品,主要是补品中的成分太复杂,万一有不利于胎儿生长的物质呢?综合考虑之下,还是优先从天然的食物中获取营养更健康。
写在最后:其实孕期饮食没有那么复杂,不用顿顿都是山珍海味,也不用强迫自己硬吃不喜欢的食物。只要避开那些饮食误区,根据自己的孕期选择进补方式,那孕妈和宝宝都会很健康。
发布于:新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