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2日电(李盼)当家里有了孤独症孩子,很多家长就像闯进了一片陌生的森林,不知道往哪走、怎么帮孩子成长。今年以来,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王立苹和她的团队借助《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》第三版(简称PEP-3),针对2至7岁5个月患有孤独症或沟通障碍患儿,对其社交功能、沟通、自理能力、认知能力等方面开展全面评估,从而为家长、教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提供详实信息,最终为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量身定制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案和成长计划。
王立苹认为,作为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评估工具,PEP-3犹如一张精准的“成长地图”,能帮助我们看清孩子的优势和需求,带领他们走出迷途,走好一条成长之路。
先搞懂:PEP-3到底是个啥?
可能有家长一听到“评核”就犯怵,觉得是冷冰冰的考试,怕给孩子增加压力。王立苹指出,事实上,PEP-3更像一场“趣味闯关游戏”,通过孩子喜欢的玩具、游戏和互动,来了解他们在认知、语言表达、语言理解、大肌肉、小肌肉、模仿、情感表达、社交互动、行为特征非语言、行为特征语言等10个方面的能力水平。
比如评核“模仿能力”时,老师可能会做一个“举手”的动作,看孩子会不会跟着学;评核“精细动作”时,会让孩子串珠子、搭积木。整个过程没有“及格不及格”之说,只有“孩子现在能做到什么、还需要帮什么”,就像给孩子做一次全面的“能力体检”,把模糊的“孩子好像不太会说话”变成清晰的“孩子能听懂简单指令,但主动表达只有3个常用词”。
第一步:用PEP-3画出孩子“能力图”
王立苹解释说,定制成长计划,第一步先摸清孩子的“底细”——这就是PEP-3的核心作用——画出精准的“能力画像”。怎么画呢?其实就分三步,家长也能参与其中。
首先是“观察记录”。评核人员会和孩子一起玩30-60分钟,全程观察孩子的表现,比如玩积木时能不能搭出两层,和人对视时能坚持多久,有需求时是用哭闹还是用手势表达。
然后是“评分整理”。根据观察和评估结果,给10个能力维度打分,每个维度分“通过、部分通过、未能通过”三个等级。最后形成一张“能力雷达图”,哪些是孩子的强项(比如精细动作好),哪些是薄弱项(比如社交互动差),一看就清清楚楚。
举个例子:今年5岁的小晨宇评核后发现,他的认知能力和粗大动作能达到4岁孩子水平,但语言表达和模仿能力只相当2岁孩子水平。这张“画像”就为后续制定计划指明了方向。
关键步:用PEP-3定制好成长计划
王立苹的临床体会是,有了精准的“能力画像”,定制计划就像“量体裁衣”一样简单,核心原则是从孩子的能力起点出发,小步子、多重复,在生活中学习。我们可以分“补短板、扬长处”两方面来做。
针对薄弱项,要“拆成小目标,玩着学”。比如晨宇的语言表达差,不能直接给出“会说1句4-5个字的话”的目标,这就要拆成小步骤:第一步,用手势配合声音表达需求(比如指水杯说“要”);第二步,说2个字短语(比如“要水”);第三步,说完整短句(比如“我要喝水”)。每个步骤练熟了再往下走,练习时用孩子喜欢的玩具当奖励,比如说完“要球”,就给他球玩。
针对强项,要“多展示,增自信”。小晨宇的精细动作好,就可以教他串珠子、折纸鹤,学会后让他展示给家人看,家人和康复医生及时表扬“晨宇折的纸飞机真好看”,这样既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,也能间接促进社交能力——因为他有了可以和人分享的“本领”。
还要注意“把计划融进生活”。比如练社交,可以在吃晚饭时让孩子说“我要米饭”;练认知,可以在逛超市时让孩子辨认“苹果”“牛奶”。生活中的场景最自然,孩子也更容易学会和运用。
坚持步:用PEP-3定期复盘,调整计划
王立苹强调指出,成长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,孤独症孩子的进步速度有快有慢,需要定期用PEP-3复盘,根据具体进步情况调整计划。她建议每3-6个月评核一次,看看哪些目标达成了,哪些还需要调整。
比如小晨宇练了3个月后,能说完整短句了,就可以把目标调整为“能回答简单问题(比如‘你吃什么’)”;如果某个目标练了1个月还没进展,可能是拆分得不够细,或者方法不对,可以调整步骤,比如把“说2个字”改成先练“模仿说单字”。
另外,家长要学会“在生活中观察记录”,比如每天记下孩子主动说话的次数、和人对视的时长,这些小数据能帮我们更精准地判断孩子的进步,让计划调整更有依据。
最后,王立苹主任提示说,PEP-3就像一位能够深刻理解孤独症孩子的“向导”,它不会直接让孩子进步,但可以帮助找到最适合孩子的“成长轨迹”。只要按照这张“地图”,耐心陪伴、慢慢引导,每个孤独症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,走出自我封闭的“围城”,融入健康儿童的队列。
背景知识介绍
PEP-3全称为《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(第三版)》,是专为自闭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设计的权威评估工具。1979年,自闭症干预国际先驱、结构化教学创始人之一的艾瑞克修普勒博士与玛格丽特・兰辛等人,编制了初代心理教育评估量表(PEP)。核心用途是对自闭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开展个别化发育评估,填补了该领域空白。经过多年的实践反馈与数据积累,2005年第三版PEP-3正式发布。作为TEACCH课程的配套评估工具,既保留了对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估核心,还新增了《儿童照顾者报告》,可同时从专业人员和照顾者双视角收集儿童发展及行为数据,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具实证成效的自闭症评估工具之一。(完)
发布于:北京